资讯中心

集团新闻 | 媒体聚焦 | 行业动态

减持新规:未来将考验投资者的定价能力

发布时间:2017-09-04
        本次的减持新规细则非常完善,非常专业,可以说是近年来证监会所出规范性文件中水准最高的之一。

        基本将市场上所有的市值管理与减持一网打尽。

        从上市前的突击入股、大股东和董监高精准减持、通过并购重组、高送转等炒作股价以便逢高减持、一年期定增价差套利、大宗交易过桥减持、各种变相减持(股权质押、回购、权益互换、可交换债券、继承、赠与、司法处置拍卖等)等各类手段一览无余。

        减少了哪些机会?

        一、PRE-IPO突击入股套利。

        目前流行于新三板及PE市场的“集邮”策略与突击入股行为,会因为被划入特定股份/股东而面临解禁后的减持限制。

        这些限制包括解禁后每90天只能通过二级市场减持1%,通过大宗交易每90日只能减持2%且接盘方要被锁定6个月,这会大大降低解禁后减持的收益率。

        这样一来,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会逐步收窄,甚至无法覆盖承受的风险与付出的成本。

        二、打新套利暴利神话或将不在。

        由于中小创估值进一步下跌,一二级市场套利机会的减少,大股东与各类机构拉抬托市动机将会有所弱化。

        这样一来,连板的减少会延续。

        从目前来看,打新是唯一的确定性盈利机会,但是连板个数的确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新股与次新股破发。

        新股不败神话,或许有被打破的可能

        增加了哪些机会?

        一、VC面临系统性机遇。

        在减持新规中,明确提出讲给创投基金政策优待,基金减持待遇将与其持股期限成反比。

        目前市场主流资金追逐后期项目时,大量有潜质的中早期项目面临缺乏资本关注甚至无人问津的局面,此时对于从事早期投资的VC而言,有大量优质项目可挑、极大的议价优势与控制力优势。

        二、产业基金将重新活跃。

        上市公司由于再融资渠道收窄、减持受限等原因,获取资金的成本和难度将提升。因此,通过产业基金来进行布局和投资将是一种综合成本与效率而言较优的模式。

        由于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新政的限制,上市公司不谋求产业基金的控制权才会是更优的选择,这对于有着募集渠道优势的机构而言,将是系统性的重要机遇

        三、基本盘强大的上市公司或成举牌主力。

        事实上,这一趋势的确已经开始了,大量业务衰退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实控人转让其控制权或被其他上市公司举牌。

        在炒作失效后,实业经营能力将成为市场衡量上市公司价值的基本出发点。

        那些行业前景好、管理层经营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将得到更多资金青睐,也就更容易通过收购或举牌来控制或影响其他上市公司

        另外,这个减持规定给了聪敏的投资者抽身的机会,延缓下跌时间,改变不了高估值的股票估值回归的必然。

        减持规则对非公开发行股份提前动手了,大宗交易接盘的要六个月后才能卖,意味着大宗交易这一块如果不是为了长期投资基本不会有资金接盘了,那么要减持的股份只能直接往二级市场怼。

        而且针对非公开发行持有的股份,竞价减持90天内不能超过总股本1%,且一年内不能超过其持股总数的50%。

        假设一个定增基金持有某上市公司4%的股份,一年内只能卖掉2%,且这2%如过果是竞价减持,至少要180天,也就是半年。

        如果从时间周期里面说,定增基金都有严格的退出期,只会强化各类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必须着手从现在谋划好出货周期,反而激化减持意愿,以免到时候资金出现缺口而无法调剂。

        接下来,如你所见,密集的减持公告如烟花绚烂。——检验真金白银的时刻到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股价估值太贵了就会争先卖出,下跌是迟早的事情,聪敏的投资者应该趁机尽早认错止损出局,拿着垃圾股的命运就是下跌再下跌最后退市。

        相反,如果估值足够便宜,大家买还来不及谁还想争先恐后卖呢?

        专业投资者者最核心的工作是定价,即判断一个股票大体应该值多少钱,而股价何时涨跌那是没人知道的(除非你去操纵市场)。

        投资者如果没有定价能力,盲目买股票代价会越来越大。市场到了要相信社会分工,要相信专业的价值的时候了。(转自 阿尔法工场)